知识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车间消毒臭氧与紫外线对比

食品.jpg

目前,食品工厂车间的消毒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等,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线消毒、辐射等。下面对紫外线与臭氧消毒做一个对比:

紫外线

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的杀菌一般不建议使用紫外线杀菌,由于包装材料为固体物质,紫外线杀菌波长较短,一般在1m左右,最主要的是紫外线照射不到的不到的地方有微生物死角。杀菌不彻底。臭氧发生器代替紫外线,环保无残留,弥散性强,而且不会产生卫生死角。

臭氧消毒

臭氧的化学式是O3。臭氧灭菌属溶菌级,杀菌彻底,无残留,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不仅对各种细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影响臭氧杀菌的因素有湿度、温度、新鲜空气量、臭氧发生量、臭氧杀菌时间等,可同时对空气、物体表面、水消毒。臭氧在常温下为不稳定气体,有特殊气味,为已知除F最强的氧化剂。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3%)。臭氧稳定性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所以臭氧不能瓶装贮备,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臭氧的杀菌原理主要是靠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故消毒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停30-50分钟进入便无影响。消毒后30-60分钟臭氧自行分解为氧气,其分解时间内仍有杀菌功效,故消毒后,若房间密闭仍可保持30-60分钟。臭氧杀菌主要依靠其强氧化性,属静态消毒。

工人下班或休息时,采用臭氧制成臭氧水对车间地面、工作容器等消毒;成品仓库、原料间、配料间等可采用臭氧空气消毒,并有驱赶老鼠、苍蝇等生物功效。工人下班后,可采用紫外线对对冷却车间、包装车间及灌装车间环境消毒,预防工人休息期间空气中微生物滋生与繁衍。

车间紫外线消毒缺陷:

紫外线杀菌必须选择合适的波长并需要有足够的杀菌时间,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差,因此必须直接照射到微生物表面或物体表面,才能起到杀菌作用。由于紫外线可以透过澄清、透明的水,因此可以用于生产用水的消毒。另外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受到温度(适宜20-40摄氏度),湿度(60%)以下、悬浮物、有机物等的影响。紫外线对物体表面杀菌具有特殊的意义,如食生产间所使用的工作台面、容器及必须进行消毒的纸张、衣物的表面均可以使用紫外线实施杀菌消毒。但紫外线穿透性能差,仅能杀灭能照射到的微生物,对照射不到的部位没有杀菌作用。对工具,物体表面实施消毒时,必须洗净除去污物,否则杀菌效果就要降低。安装紫外线灯应距离被消毒物1米左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米-2米处,时间为30分钟。
 
从成本控制和异物控制的角度来分析,我不建议使用紫外线灯:
1)紫外线灯的使用周期短(一盏紫外线灯的生命周期60个小时);
2)紫外线灯覆盖面太小(一盏紫外线灯的有效杀菌面积为6平方);
3)安全问题(紫外线灯属于易碎品,悬挂太高,效果不理想,悬挂过低,存在安全隐患)
因为紫外杀菌要考虑波长和悬挂高度的问题,而且紫外线不能穿透物体,所以用于车间杀菌消毒是不合适的,最好是用臭氧配合消毒剂。

 

外线杀菌消毒原理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线不能完全杀死病菌,仅使细菌病毒处于休眠状态,紫外线消毒设备关闭后,一些被紫外线杀伤的微生物在光复活机制下会修复损伤的DNA分子,使细菌再生。紫外线消毒会产生一定的臭氧,由于紫外线对人体伤害极大,必须是在无人下进行操作,属于静态消毒,紫外线对于霉菌没有太大效果。
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方式为:这种消毒灯固定吊装在天花板距地面2米(1.5米效果更好)的地方,向下直接照射,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需要装灯的数量,每次照射30分钟以上。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在每次使用前,建议使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因此,在消毒时,车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减少尘埃和水雾。当食用菌的接种车间的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该适当延长紫外线消毒灯的照射时间。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时间和辐照强度成反比,一般使用寿命不得超过1000小时,超过时间后,就必须更换灯管。建议在使用过程中,配备紫外线照度计来监测辐照强度。也可记录使用时间,作为更换灯管的依据。由于紫外线的辐照对人体皮肤、眼睛有危害,所以,也不能在有人的情况下使用。